《ASP.NET》 教 学 大 纲
《ASP.NET》 教 学 大 纲
课程代码:590101215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学 时:120学时
编写教师:全快 学 分:5学分
审 核:刘秋喜、张建伟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
《ASP.NET》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HTML+CSS》、《C#》、《数据库》、《网页美工》及相关软件之后开设的课程,它综合性、实用性强。
本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ASP.NET网站开发程序员岗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Visual Studio工具完成掌握ASP.NET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掌握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企事业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网站,并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利用Visual Studio工具完成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使学生能够掌握ASP.NET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掌握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 掌握微软.NET架构基本思想、C#语言的基本编程以及动态网页开发的基本技术。能够独立自主开发留言板、BBS、聊天室等网络应用程序。
学习本课程时,应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SQL Server 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编程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具备能读懂能调试代码的能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要求学生掌握ASP.NET 语法、基本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方法等;
二是,了解.NET框架的特点和构成,掌握.NET框架的配置方法,可以用C#语言编写简单得代码,对面向对象编程有所了解,理解类的含义;
三是,掌握通过VS进行服务器控件设置的方法,重点掌握ASP.NET的几个内部对象,包括Request对象,Response对象,Sess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等,重点掌握使用ASP.NET技术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四是,要求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及实现小型网站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建议
《ASP.NET》课程理论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B/S结构的网络编程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用为导向,强化常用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不常用的知识点一般不再进行介绍。 充分结合网站的实际例子,用学生上网时能够经常接触到的功能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建议采用“案例”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实践操作为主、配合小组讨论法,独立作业、独立思考、自己判断,实践习题课辅导法等。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ASP.NET》课程是门专业综合应用极强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时,应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SQL Server 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若没有前期课程作为基础,本课程将无法成立。
五、本课程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的关系及作用
《ASP.NET》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HTML+CSS》、《C#》、《数据库》、《网页美工》及相关软件之后开设的课程,它综合性、实用性强。因此对学生先修课程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
本课程主要包含了ASP.NET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等。通过完整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调试,让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开发项目的能力。
第二部分 本 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1、ASP.NET 4.0简介 …………………………………………………………………(2学时)
教学内容: ASP.NET 支持的程序语言、工作原理;创建第一个ASP.NET应用程序
配置开发环境(“选项”对话框/数据库连接、创建ASP.NET应用程序
重点:了解ASP.NET 4.0 应用程序的作用及运行平台
难点:初学者掌握ASP.NET 4.0 应用程序运行平台及开发工具的安装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正确使用ASP.NET 4.0 应用程序运行平台
2、HTML语言基础…………………………………………………………………………(4学时)
教学内容:HTML语言基础、各种HTML标记介绍
重点:掌握各种标记的作用
难点:掌握各种标记的应用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利用html标签做出简单界面
3、HTML控件和标准服务器控件……………………………………………………….(4学时)
教学内容:HTML控件的语法(向开发环境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HTML控件的公共属性、常用的HTML控件及其属性、标准服务器控件的语法(向开发环境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标准服务器控件的公共属性、常用的标准服务器控件及其属性(重点)、用户控件(在开发环境中创建\使用用户控件)、母版
重点:掌握获取或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包括用代码更改) 、理解用户控件及母版的作用
难点:母版的应用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利用HTML控件和标准服务器控件设计登陆、注册页面,并能合理设计网页母版
4、ASP.NET语言基础………………………………………………………………….(6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声明\成员\成员访问\签名和重载\范围\名称空间或类型名称)、 类型、变量、表达式、语句、数组、类、接口、异常处理
重点:类型、变量、表达式、语句、数组、
难点:类、接口、异常处理的应用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ASP.NET语言的基本概念\变量\表达式\语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在开发环境中创建名称空间与类的方法
5、验证服务器控件………………………………………………………………………(4学时)
教学内容:各种验证控件的语法与实例
重点:验证控件的语法结构
难点:验证控件的应用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验证控件的来进行控件验证
6、Web 高级控件………………………………………………………………………(8学时)
本章主要讲解Web 高级控件,熟练掌握几个Web 高级控件,如:Calendar控件、DataGrid控件、Adrotator控件等,以及掌握Web验证控件等。
7、ASP.NET内置对象……………………………………………………………………(6学时)
教学内容:Response、Request、Application对象Session对象、Server对
重点:各对象的属性和常用方法的使用
难点:global.asa文件的创建和使用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ASP.NET的内置对象
8、ADO.NET数据库编程基础…………………………………………………………(12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ADO.net的概念、掌握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和DataAdapter对象、DataSet对象、gridview、datalist和repeater的创建和应用
重点:数据库的连接、sql语句的执行、数据绑定控件的设计
难点:各控件的正确使用
知识目标:理解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步骤、掌握操作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过程和用标准控件显示数据库中数据的技巧
9、网站发布………………………………………………………………………………(4学时)
教学内容:网站发布概述、ASP.NET程序打包
重点:网站的发布的流程
难点:网站发布的实现
知识目标:掌握网站的正确发布
10、课程设计………………………………………………………………………………(4学时)
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选题完成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
重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难点:系统实现
知识目标:利用在ASP.NET中所学的知识实现一个小型的动态网站
二、技术能力培养目标、措施、步骤
学生技术能力培养目标:《ASP.NET》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ASP.NET网站开发程序员岗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Visual Studio工具完成掌握ASP.NET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掌握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企事业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网站,并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职业素质。
学生技术能力培养措施:学生学习《ASP.NET》课程时,应首先温习先修课程《HTML+CSS》、《C#程序设计》、《SQL Server 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门课程。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巩固并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技术能力培养步骤:首先,培养学生能够读懂程序,调试程序的能力,懂得VS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ASP.NET一般知识;熟悉动态网页设计原理,基本掌握其方法,达到初步应用层次。其次,向学生提供学习网站,培养学生能结合自身情况,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差异化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进行动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初步掌握动态网页的设计要领并能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适时更新技术理念和手段。
三、课程实验
(一)实验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配置要求
仪器设备名称 |
主要技术指标(或型号规格) |
配套数 |
备 注 |
计算机 |
I5 CPU+4G内存+1G独显 |
50 |
软件安装: VS2010/2013 SQL2008/2012 |
(二)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
实验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要求 |
实验类型 |
实验时数 |
每组 人数 |
所在实验室名称 |
备 注 |
1 |
开发环境搭建 |
搭建开发环境,创建第一个应用程序 |
必做 |
设计 |
2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2 |
web控件与母版页 |
注册和登录页的实现母版页的创建 |
必做 |
设计 |
6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3 |
asp.net语法基础 |
掌握条件、循环和函数的应用 |
必做 |
设计 |
4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4 |
数据录入与验证 |
将实验四中的注册、登陆实现数据验证,实现图片的上传 |
必做 |
创新 |
6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5 |
系统对象与状态管理(聊天室模块) |
聊天室实现,实现在线聊天 |
必做 |
综合 |
6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6 |
数据库操作基础 |
实现用户的注册、登陆和密码修改 |
必做 |
综合 |
8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7 |
数据绑定与显示 |
1.利用gridview、datalist实现数据的显示、更新 2.利用数据绑定控件实现创建会员信息的基本功能 |
必做 |
综合 |
12 |
1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8 |
小型企业网站 |
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实现小型企业网站 |
必做 |
综合 |
10 |
|
动态网页制作室 |
|
四、习题与作业
习题、作业即为实验项目。
五、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期末考查采用百分制的机试考试或项目答辩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5%)、作业(5%)、实验和上机成绩(20%)。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卷面成绩占70%。
第三部分 附 录
一、教学参考书
[1] 传智播客高教产品研发部主编,《ASP.NET就业实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7月。
[2] 郑玉、段江等主编,《ASP.NET程序设计与项目实训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
[3] Jon Galloway Brad Wilson等著/孙远帅译,《ASP.NET MVC 5 高级编程》(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
[4] 胡霞主编,《Web应用程序开发(ASP.NET)项目化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8月。
[5] 软件技术开发联盟主编 《ASP.NET开发实例大全 》(提高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二、建立课程网站
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南、学习指南、相关教辅材料、课程实验、工学结合、网络资源、教学视频等资源进行整合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学习。以下为与本课程关联紧密的学习网站(可向学生推荐)。
1. www.51zxw.net
2. www.w3school.com.cn
3. https://ke.qq.com/
4. http://www.icourses.cn/
《ASP.NET》 考 试 大 纲
课程代码:590101215 学 时:120学时
适用对象:计算机类 专业 学 分:5学分
编写教师:全快 审 核:刘秋喜、张建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一门研究几何量的互换性,即研究通过合理的几何量精度设计来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等之间的矛盾,以及运用检测技术来保证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从基础课及其他专业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同时也是联系机械设计类课程与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
本课程包含几何量精度设计与几何量检测两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是从“精度”与“误差”两方面分析研究机械零件及机构的几何参数的。设计任何一台机器,除了进行运动分析、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以外,还要进行精度设计。这就必须处理好机器的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规定合理的公差,并用检测手段保证精度设计的实施。因此,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本课程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显出来。
二、考试要求
考试类型:考查; 考试总分: 100分
考试方法:开卷; 考试时间: 180分钟(现场答辩或作品呈现)
三、考核知识点
写到章、节
编号 |
知识点 |
知识点简介 |
能力层次 |
1 |
绪论 |
互换性与公差,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
|
1.1 |
互换性与公差 |
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和作用,互换性的种类 |
识记、理解 |
1.2 |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
标准化,优先数系 |
识记、理解 |
2 |
几何量测量基础 |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
|
四、教学参考书
[1] 传智播客高教产品研发部主编,《ASP.NET就业实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7月。
[2] 郑玉、段江等主编,《ASP.NET程序设计与项目实训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
[3] Jon Galloway Brad Wilson等著/孙远帅译,《ASP.NET MVC 5 高级编程》(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
[4] 胡霞主编,《Web应用程序开发(ASP.NET)项目化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