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征文启事||《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特别征文启事 ——诚邀共叙“我与《船山学刊》的故事”
百十载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新时代继往开来,再启新程。2025年,恰逢《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自1915年刘人熙先生创办该刊以来,这份弘扬船山思想、承载湖湘文脉和中华民族精神慧命的学术期刊,始终以“昌明正学、融贯中西”为使命,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百年变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重要阵地。
《船山学刊》的110年历程,既是船山思想“推故而别致其新”的生动实践,亦是一代代学人“守正创新”的精神图谱。学刊的110年历程,离不开每一位作者、读者的智慧积淀与深情厚谊。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本刊特在刊物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刊110周年·我与《船山学刊》”专栏,现面向海内外学者、作者、读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诚挚征文。
无论您是曾多次撰文支持学刊发展的学界前辈,还是因一篇论文结缘并与刊物共同成长的青年学人,抑或默默支持学刊的读者朋友,诚盼您以笔墨为媒,共叙与百年老刊的学术情缘。让我们以文字为舟溯思想之长河,以学术为桥连古今之文脉,共同书写属于我们作者、读者、学刊与中华文化的时代华章!
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文主题
围绕“我与《船山学刊》”这一核心主题,可从以下角度分别展开或多个角度同时抒写:
1.学刊情缘:
——您与《船山学刊》结缘的故事;
——您与编辑部的往来轶事和与刊物同仁交往的珍贵记忆;
——您在本刊发表论文,从初次投稿到反复打磨到最终刊发的经历和感想;
——您通过刊物结识同道、参与学术活动的感悟。
2.学术记忆:
——船山思想对您治学路径的影响;
——船山学研究对您学术生涯的影响;
——您通过本刊与船山思想、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共鸣和学术体悟。
3.时代回响:
——您对刊物从《船山学报》到《船山学刊》的110年历程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思考;
——您对青年学者的寄语;
——您对《船山学刊》在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二、征文对象
1.特邀专家:海内外知名学者、船山学研究专家。
2.青年学人:正在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硕博士研究生。
3.广大作者与读者:长期关注本刊的传统文化研究者及传统文化爱好者。
三、稿件要求
1.内容: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紧扣主题,真实生动,兼具学术性与人文温度。
2.体裁:散文、随笔、回忆录等,标题自拟,鼓励图文并茂。
3.字数:3000—5000字为宜,特别稿件可适当放宽。
4.格式:邮件标题注明“【创刊110周年·我与《船山学刊》专栏征文】”,文末附作者简介(学术简介),含姓名、单位、研究方向、代表性研究成果及联系方式等。另提供本人照片1—2张,还可配相关历史照片、手稿及书信影印件或老照片等(需附说明并注明来源及授权)。
四、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2536695284@qq.com,邮件标题格式:【创刊110周年·我与《船山学刊》专栏征文】+姓名+文章标题。
截止日期:2025年5月26日(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五、稿件权益
1.刊发与传播:优秀作品将陆续在《船山学刊》微信公众号“创刊110周年·我与《船山学刊》”专栏刊发,精华内容拟结集出版纪念随笔集。
2.稿酬与纪念:采用稿件均按标准支付稿酬,并赠送《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纪念专刊和拟出版的纪念随笔集。
3.版权声明:投稿即视为授权本刊在非营利性平台使用,如涉及历史文献版权,请投稿人确保无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