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思政 | Document Show

评建工作手册【第十二期】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信息工程    2020/5/17 15:23:02    

第二部分合格评估专家进校考评要点

一、本科教学办学 合格评估的直接文件依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2.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意见》(教高 (2011) 9号);3.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2011) 2号) ; 4.教育部《关于印发<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的通知》(教督局函 (2018) 1号)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 3号)。
二、合格评估结论以及认定

    评估指标体系有7项一级指标、 20项二级指标、39个主要观测点(民办高校为40个,增加“领导体制”观测点)。
    总体按观测点评价。评估结论分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
    40个观测点中,有33个及以上观测点达到基本要求为通过(按理如果6个以下观测点有问题也可通过,但从紧是常态);
    40个观测点中,有9个及以上观测点达不到基本要为不通过。

40个观测点中,有7或8个观测点达不到基本要求为暂缓通过。
按照合格评估观测点专家考评认定思路

1.1.1学校定位与规划

   合格标准:(1)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 发展; (2) 规划符合学校需要;(3)坚持内涵式发展。
   考评思路:“学校定位”主要指,学校总体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主要看学校是否合符“四个为主”: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以教学为主。考察定位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要考察学校5个规划:包括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新增)。
   认定核心:★规划科学合理,坚持内涵式发展。★ 能体现学校所在、所长的优势和趋势。★能将服务区域和功能域用阶段目标明确表达出来。★能引导学校办出地方或行业特色。
1.2.1领导能力

合格标准:(1)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教办学规律,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思路;(2)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办学理念能与时俱进:(3)落实学校规划、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考评思路:首先是否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否担当起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再看校级领导是否有战略思维和凝聚人心能力,中层领导是否具有较强贯彻和专业能力;最后看各级领导是否注重学习,教育效果是否较好以及管理能力是否较强。
认定核心:★领导班子健全,相对稳定,结构合理,领导理念先进。★非常时期(如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型期等)领导班子的坚强作用和谋划能力较强。★中层及以下领导的执行力情况。
1.2.2领导体制

合格标准。(1)法人结构完善,领导体制健全: (2)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各自职能发挥合理;((3)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并很好发挥作用: (4) 民主机制健全有力。
考评思路:这个观测点为“教高厅(2011) 2号”文件新列入,专门针对民办高校,考评应予以特别重视:董事会、校委会和党委会三大班子成员是否交叉任职,校长和党委书记是否为校董事会主要成员以及各自职能履行情况如何:依靠大专家和民主管理情况如何。
认定核心:★三大班子是否健全科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与保证作用发挥良好,人才培养方向正确。★校委会、党委会以及中层班子的专业化水平、干部任免和执政效果。★咨询决策和民主管理问题。
1.2.3教学中心地位

   合格标准:(1)有落实教学质量和教学中心的政策与措施; (2) 教学保障体系完备,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较好; (3)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服务好,师生基本满意。
   考评思路: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并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  解决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全校上下是否能围绕育人开展工作,教师考核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票否决制等;学校是否建立起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师生满意度较高。
认定核心:★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与学校其它三项职能关系的处理。★所有职能部门、教辅部门以及管理人员服务教学的情况,师生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效果的主要依据。★有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问题。
1.3.1人才培养思路

合格标准: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2)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效果较好; (3)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
考评思路:首先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它是办学定位的核心定位;其次看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第三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具体有包括:(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目标规格的整个培养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建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最后看是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
认定核心:★总体上一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标和规格可多样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系新增要点。★人才培养思路的形式与结果统一,面向多数学生因材施教问题。
1.3.2产学研合作教育
合格标准: (1)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 (2) 合作培养人才及就业等取得较好效果。
考评思路:主要考察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主导,是否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
认定核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是有没有,有多少。★注重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重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互动共赢是努力方向。